ESD——早期胃癌患者的福音
时间:2023-08-23 来源: 浏览量: 分享到:
内镜下黏膜剥离术(ESD)是指内镜下将病变黏膜从黏膜下层完整剥离的微创技术,是一种择期诊断性手术或根治性手术。ESD的主要目的是对早期消化道肿瘤进行诊断和治疗,有一次性完整切除一定面积、表浅病变的优点,但技术要求高,难度大。
近期有两位患者经胃肠镜常规检查考虑消化道肿瘤。住院完善相关检查,管床医生详细讲解了治疗方案,患者及家属综合考虑过后,最终决定行ESD手术。
李叔叔因腹痛就诊于我院消化内科,肠镜于横结肠见一扁平隆起,直径约2.0cm,中央呈高隆起,予靛胭脂染色,边界清楚,依次进行Dual刀标记,美兰+甘油果糖粘膜下注射隆起,黏膜切开及黏膜下剥离。术中予钛夹及胶圈牵引,止血钳止血治疗。完整剥离病变后送病检,结果回示横结肠绒毛状-管状腺瘤,水平、垂直切缘阴性。
龙叔叔内镜下见距齿30及35cm处食管黏膜发红,NBI下呈茶褐色,边界清晰。随即放大、染色,见病变处IPCL呈JES—B1型;碘染阴性,粉红症、银色征、榻榻米阳性。标记后予美兰-甘油果糖液粘膜下注射后隆起,Dual刀粘膜切开、剥离。病理结果回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,水平、垂直切缘阴性。术后两位患者恢复良好,达到治愈性切除,无需追加外科手术,现李叔叔和龙叔叔已顺利出院。
在此之前,我院消化内科已完成多例ESD术,随着手术例数的增多,积累了宝贵的经验,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,逐渐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流程,消化内科内镜中心将为更多有ESD适应症的患者解除病痛,使其从中受益。
ESD与传统手术方法相比,具有侵袭小的优点,充分体现微创治疗的优越性,病人无需剖腹手术,住院天数少,手术费用较传统手术低。从疗效来看,实施ESD手术的患者,其术后肿瘤复发率在0.6%,与传统开刀手术基本持平。内镜切除术具有获得完整病理标本的优点,有利于明确肿瘤浸润度、分化程度、血管和淋巴浸润情况,评估患者预后,并确定是否需要追加外科手术。ESD治疗,既能保证肿瘤的彻底切除,又能最大限度地保留正常组织及其功能,且创伤小,患者易耐受。同一患者可接受多次ESD治疗,同时一次也可以进行多部位治疗。
在日常生活中,大家一定要加强健康体检的意识,对于有胃肠道不适或有胃肠道肿瘤家族史的人群,应尽早并定期进行胃肠镜检查;对于无症状患者,也建议从40岁开始定期进行胃肠镜检查,以提高消化道早期病变的检出率,做到早发现、早诊断、早治疗。
消化内科宣传员 赵飞撰稿
2023年8月22日